經濟管理年案例集:全成本核算用上“點數法”
2021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規范》,指出項目成本核算在醫院成本核算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醫院可采用作業成本法、成本當量法、成本比例系數法等,或結合實際探索適當的方法計算單個醫療服務項目成本。
近年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借鑒RBRVS(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理論,運用點數成本法探索開展醫院項目成本核算及其信息化系統研發,取得了一些成果。“點數法”意為要素計點,即選取各種醫療服務成本的若干關鍵性要素進行評估,并給相應的要素賦予一定的分值,這個分值被稱作“點數”。“點數法”因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廣泛應用于醫院績效考核和醫保支付中,我們認為點數法也可以用來核算項目成本。
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周詳的項目成本調研是項目成本核算的基礎,為此,醫院建立了標準項目成本動因數據采集平臺,改進了以前粗放的調研模式,避免調研過程中各類數據的不匹配性,大大提升了項目成本核算調研的效率。
在目前項目成本核算探索中運用較多的是作業成本法和收入比例系數法,點數成本法脫胎于成本當量法,其內在邏輯是復雜問題適度簡化。“點數法”的優點在于整個項目成本核算的流程明晰簡潔,通過明確的成本動因來獲取分項成本要素的點數,主觀判斷的隨意性較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
在病種成本核算方法中,項目疊加法核算思路清晰,獲得了國內多數學者的認可。但是,由于項目成本核算長期以來一直是堵點和痛點,對項目疊加法的推廣運用是巨大的挑戰,點數成本法則為基于項目疊加法的病種成本核算,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摸清業務盈虧狀態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創新性地以點數成本法為核心,構建了醫院全成本核算體系,核算了醫院2018年、2019年全部逾3300個醫療項目成本。
通過對核算出的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數據和定價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以勞動技術為主的項目比如手術、護理類醫療項目部分呈現虧損狀態,個別項目甚至不能彌補直接成本,而部分以設備為主的診查項目呈盈利狀態。納入財政基本補助收入后,醫院核算數據中虧損項目的虧損率平均減少1個百分點,且有逾5%的項目由原來的虧損狀態轉為盈利狀態。
保本點的計算反映出了醫院業務量、成本間的互動關系。如果虧損項目有保本點,則可通過增加業務量來扭虧為盈;如項目無保本點,則為政策性虧損,說明定價過低,醫院無法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效率而扭虧為盈,需要得到政府的補償。醫院將需重點調價的102個醫療項目成本基礎數據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為下一步調整醫療收費標準和財政補償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核算,醫院對于每個醫療服務項目的實際消耗和成本構成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找到了醫療服務項目虧損的主要原因,梳理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如對于耗材成本占比高的項目,可通過控制耗材的采購成本、減少耗材的浪費來降低成本;對于折舊成本占比高的項目,可通過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來降低項目的單位成本。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通過與同一醫療服務項目跨院區、科室的橫向對比差異分析,針對差異較大的科室追溯其成本構成,從而監管并改善科室運營,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例如,醫院在核算結果中發現,分屬南北兩個院區的同類科室甲A、甲B,其同一醫療項目成本差異較大。其中,甲B科室該項目虧損較大。經過分析發現,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甲B科室醫療服務量不夠,閑置的設備較多,造成折舊成本較大,導致該項目虧損。對此,醫院和甲B科室主任進行了溝通,科室主任表示將部分閑置的設備調配到資源相對緊缺的甲A科室,并主動縮減下一年設備采購計劃,同時通過提升服務水平、開展新技術等來提高科室收入,增加設備的利用率,改善科室運營。醫院在實踐中通過成本核算將成本管理壓力進行傳導,減少設備采購的盲目性,提高各科室控制成本的積極性。
醫院采用項目疊加法,核算了73個重點病種的實際成本,清楚掌握重點病種的實際成本狀況,從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醫療質量,也為醫院即將開展的DRG成本核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委派總會計師 夏培勇
轉載自《健康報》:閱讀原文請點擊以下鏈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701008/app_key/e70891ddafa5e012828c143390cdad9e